- 威望
-
- 贡献
-
- 注册时间
- 2025-5-1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16.81 GB
⬇️:648.62 GB
-
🧲:13
🔄:0.03
|
经过几个月试用了NAS和NAS操作系统终归是愚人千试偶有一得.
由于对Linux/Debian系统完全不了解, 能力和水平极之低下, 无能力也无办法解释和回答为何或任何原理和问题. 非常抱歉了.
全过程全靠谷狗勉强而为之. 以下是大概的思路, 全部都不作参考的. 只当吹水踩坑故事汇(全凭印象和回忆想起这过程并记录一下, 难免有错和失漏或表述有误), 仅此.
在此之前间中会留意一下品牌NAS, 期间尝试用手提电脑组个外挂硬盘的NAS.
近期开始需要大容量备份而开始选用NAS, 结果是没有太满意的. 这比选用电脑复杂得多了.
对于群辉直接不用考虑了. 威联通的配置现在也比不过国产NAS就不考虑了. 爱速特的情况与威联通相仿.
极空间在外观似乎很炫很艺术(也不考虑了). 从配置和散热上是考虑了铁威马和绿联.
铁威马是塑料外壳做工过得去, 电路板也都不错. 硬盘导槽虚位不大(很重要), 装硬盘还有软垫片防震动.
TOS6好像还算稳定. 设定VPN时出错写信问了是BUG建议手动安装. OPENVPN是没有问题. WIREGUARD安装不了(应该是可以安装替代包的).
选用BTRFS在复制文件时速度不稳定有停顿甚至是0KB/s或者出错0x8007003B(有点失望), 可正常稳定使用EXT4, 并提交了反馈.
然后试用黑群辉, 使用RR引导(选择rr-xx.x.x.img.zip). 系统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 设置也稳定足见系统是有功力在的.
虽然只有OPENVPN配置也简单按几下就可连接上了. 只是7.2版起是阉割版所以也不考虑了. (威联通看了教程, 飞牛系统没有安装过看截图与国产系统相若)
https://github.com/RROrg/rr
最后试用TrueNAS社区版. 毕竟ZFS比EXT4和BTRFS要安全可靠些. RAIDZ比RAID也先进些.
刚开始是点不习惯, 比如无法在系统层级安装VPN的. 用顺手了会安心省心得多的. 虚拟机安装一般系统是没有问题. 安装绿联系统会直接不能启动.
TrueNAS系统的应用软件只需安装一个Dockge就可以了, 之后所有应用软件都可跑在Dockge上. 配置Docker也很简单方便.
https://www.truenas.com/download-truenas-community-edition/
铁威马有个初始引导U盘. 如果损坏了可以从主板上拆下U盘, 使用Rufus写入相对应的系统和型号的InitBoot镜像就可以了. 相当方便.
https://forum.terra-master.com/en/viewtopic.php?t=6433
Rufus写镜像文件软件. 如果写入TrueNAS的iso镜像时, 选用DD写入模式.
https://github.com/pbatard/rufus
如果要写Linux的分区软件GParted Live(gparted-live-x.x.x-x-amd64.iso), 选用默认写入模式.
https://gparted.org/download.php
绿联的外观中规中距外壳是金属也厚实. 电路板不算上乘. 硬盘导槽虚位有点大(会有高频共振不得不用纸垫片将每个硬盘卡槽间的间隙全都卡住才减少噪音).
硬盘托盘也是硬接的没有软垫片的. 可能也是引起共振的起因吧. CPU的风扇的声音就算忽略不计了.
最大的噪音还是来自于硬盘本身或主风扇全速时产生的.
UGOS PRO目前还算可以吧, 仍有相当多的改进空间(可用硬盘空间不是实时更新等一些细节上). VPN设置是没有的(要手动安装).
生成缩略图的过程有点烦有点慢长硬盘不断地在炒豆.
绿联系统有个好处是文件管理器可以方便直接操作挂载USB盘后的文件目录(不需手动命令行操作挂载或卸载).
绿联NAS有坑:
1)损坏了UGOS PRO系统盘的话写信问了说需要寄回设置重刷系统的.
2)不支持将系统安装在两个硬盘上的. 写信再询问过. 好在目前没有计划限制硬盘品牌和型号的使用. 虽然回复说只支持原系统盘启动. 仍然可以从其他槽位的硬盘启动绿联系统的(如SATA, nvme1或U盘等).
3)原NAS已建立了储存池的硬盘(EXT4)装到另一台绿联NAS的话不被识别, 需要重新建立储存池(需要重新格式化原有硬盘).
第三点就懒得回馈了. 这个是大坑了哦. 要慎重考虑的重大关键点(即原厂NAS的主板坏了那原硬盘的数据怎么办呢).
针对第一点是有办法避坑的. 就是使用dd命令将原绿联系统启动盘备份成一个镜像文件(使用Disguise会跳过一些扇区导致无法完全启动)
即开箱后第一次通电时即刻马上进入BIOS设置(CTRL+F2, 选择启动盘按CTRL+F12, 全部详细BIOS选项是CTRL+F1).
第一步必须将看门狗(Watchdog)关闭.
然后保存再重启到BIOS(CTRL+F2)将原厂系统启动盘关闭. 并把其在启动顺序中屏蔽.
(四盘位是nvme2或者是EMMC, 六盘位是nvme3, 或者全部关闭掉再逐一打开看是那个槽位. 这nvme槽设计也有点意思: 四盘是平行放置, 六盘是T字形摆放. 强迫症的过敏源, 绿联是成心的吧)
然后安装另一个NAS系统或Linux系统(或移动U盘乌班图等)用来备份绿联原系统. 当然也可以在绿联系统使用ssh来备份的. 重新恢复绿联系统后重置到原厂设置就是全新系统了.
以下是使用TrueNAS备份的示例(系统安装一条nvme在Key1上, 用一块HDD做储存池名称为pool, 在pool里建立一个backup子目录)
首先在BIOS里将原绿联系统启动盘打开(Enable), 且在启动顺序中不能选有此系统盘.
在网页管理里打开终端shell, 或在NAS主机上操作(第八选项也是shell)
sudo -i
用lsblk命令列出所有硬盘设备, 找到相对应的绿联原系统启动盘名称. 如果emmc是32GB大小, 如果nvme是120GB大小.
备份命令:
sudo dd if=/dev/nvme1n1 of=/mnt/pool/backup/ugospro.img bs=4M status=progress
/dev/nvme1n1替代为lsblk列出的原绿联系统启动盘名称的输入设备名称.
/mnt/pool/backup/替代为现系统储存池的名称和目录名称以及保存的文件名.
如果是在绿联系统上备份大概可能会是如下:
#emmc型号dxp2800, dxp4800
sudo dd if=/dev/mmcblk0 of=/volume1/backup/ugospro.img bs=4M status=progress
#nvme型号dxp4800plus, dxp6800, dxp8800(没安装任何固态则为nvme0n1)
sudo dd if=/dev/nvme1n1 of=/volume1/backup/ugospro.img bs=4M status=progress
备份后的ugospro.img镜像可以通过SMB共享复制到Windwos下再压缩保存. 压缩后大概4GB左右. 不压缩的话有120GB(nvme.m2)或32GB(EMMC)原盘大小.
当然也可以在dd备份时直接压缩的.
sudo dd if=/dev/nvme1n1 bs=4M status=progress | xz -T0 > /mnt/pool/backup/ugospro.img.xz
备份好系统盘后, 需要在BIOS把原厂绿联系统启动盘关闭(DISABLE), 并在启动顺序中关闭此盘的选项, 这样就不会从原厂盘启动了.
需要将绿联原系统启动盘恢复到新的nvme或硬盘的话, nvme或HDD/SSD的容量要大于120GB的.
如果NAS主机已经有系统可以直接在NAS里恢复. 将新的nvme或硬盘安装在空的槽位上.
用lsblk命令列出所有硬盘设备, 找到相对应的空的硬盘启动盘名称.
如果没有压缩的话:
sudo dd if=/mnt/pool/backup/ugospro.img of=/dev/nvme2n1 bs=4M status=progress
如果已经压缩的话:
xzcat /mnt/pool/backup/ugospro.img.xz | sudo dd of=/dev/nvme2n1 bs=4M status=progress
然后拆下旧的有NAS系统的启动盘, 在BIOS设置新的启动盘.
如果NAS没有现成系统需要在Windows上用Rufus写入镜像文件(可能需要解压镜像文件)到移动硬盘里去了.
然后将写好的启动盘安装到NAS里, 之后在BIOS设置新的启动盘.
如果恢复的系统启动盘大于120GB时, 启动盘只用到120GB. 如果新的硬盘是500GB时就会浪费硬盘空间. 这可以将原启动盘的第八个分区扩容余下容量.
如果NAS主机上没有NAS系统, 只可以借助外挂移动U盘乌班图或者Linux的分区软件GParted Live的U盘版.
让NAS主机从U盘启动. 以下用GParted Live示例. 启动后使用默认选项. 进入界面后关闭GParted的GUI应用(有坑, 必须使用命令行).
打开并使用命令行.
先用lsblk命令列出所有硬盘设备, 找到相对应的恢复系统启动盘名称. 如果NAS主机没有安装系统的话大概率是nvme0n1(如果安装Key1的话)
运行parted命令
sudo parted /dev/nvme0n1
会进入parted的命令行, 前缀有提示是(parted)
print
列出所有分区, 绿联系统的镜像有8个分区
resizepart 7 100%
将第8分区扩容到余下的容量
可以再运行print查看分区列表
quit
退出parted命令行
sudo e2fsck -f /dev/nvme0n1p7
检查第8分区是否有错并修正
sudo resize2fs /dev/nvme0n1p7
执行扩容第8分区容量命令
检查一下硬盘信息, 会显示第8分区已经扩容到最大容量(未扩容前显示是110GB左右)
lsblk -f
或
df -h
绿联原厂自带的系统启动盘是安装在机箱内部的. 或者用自买条新的M2盘吧. 插在底板上方便更换使用. 以上是避免寄回刷系统的坑了.
虽然说绿联系统是绑定序列号, 系统盘安装在不同序列号的主机上也能正常启动和使用的, 只是不能识别其他绿联NAS硬盘之前建立的卷. 不能查检更新系统. 仍可手动更新.
这也是绑定系统的头大和麻烦之处. 这时就会理解自由开放免费系统的好处了. 只需要全心折腾系统应用就好了.
绿联刷TrueNAS或其他系统后前的LED会变成跑马灯(网上有脚本可以恢复正常功能). 铁威马有硬盘系会亮灯.
另蜂鸣器不会响, 其实就算响准确度也没有铁威马好. 铁威马有蜂鸣器有功能作用的. 一开机通过了BIOS检查员真的鸣一下. 启动完系统会鸣一下真的就可以马上打开网页页面的.
通过SMB挂载到Windows下, 在相同卷(或者相同储存池)不同共享子目录间剪切和复制的话, 真的是复制文件到新目录并删除旧目录文件的(不同共享子目录等同于Windows不同硬盘分区).
只能通过网页界面中的文件管理器(如果有的话)的移动功能才能避免复制文件的过程(或许还有复制过程只是速度极快吧).
所以尽量将文件保存到同一个共享子目录里是为最方便好用.
其实, 如果不是需要备份的数据量太大超过单一HDD硬盘容量(比如24TB). 还是使用两块或三块企业级CMR硬盘单独外挂作冷备份最为省心(在Windows下).
虽然操作有些麻烦或不方便. 可以写个脚本解决备份的操作.
只要硬盘没坏(硬盘盒坏了, 换个新硬盘盒即可), 数据是不会轻易丢失的, 而且是即插即用. 不同电脑间也即时可读写.
当然数据也有会没的时候. 比如写光盘保存. 说可以保存100年(现在看那是鬼话了). 重要数据还是保存在CMR硬盘(最大24TB)靠谱些.
如果要使用NAS主机的话考虑的事项就复杂得多了比如NAS操作系统(或直接使用Linux系统), 文件系统, 磁盘阵列的选择等.
虽然全部系统都是标榜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备份也方便. 但品牌NAS系统或许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绑定这绑定那的, 铁威马要绑定邮箱. 现在绿联是取消绑定手机或邮箱了.
如果注重于可以方便远程访问, 或者有配套的手机应用软件的话. 品牌NAS是相当方便的.
如果只是单单作为数据备份超过24TB的数据量的话. 并只在家用局域网使用的话. 数据的安全可靠度就是首要考虑并重要的关注的.
毕竟系统盘启动坏了不能启动, 重新安装一个系统硬盘阵列数据还在就是省心. 如果NAS主板坏了, 换个主机安装好系统后硬盘阵列数据还在就是省心.
这与外挂移动硬盘作冷备份那样不用担心硬盘阵列不能识别就算是省心了.
经过比较后, 最后还是选择使用免费开源的TrueNAS社区版. 毕竟长远地说对数据的安全和可靠的省心才是最重要.
看样子ZFS比EXT4或BTRFS要先进些, RAIDZ比RAID也要先进些.
虽然集群式储存对个人来说是用不上, 但专注于数据储存的系统是有点噱头吧.
就连apt的命令都被关闭了不能用的, 说是保障系统的简化和稳定.
那外挂移动硬盘后在shell里使用命令行作数据读写也是不推荐的, 建议将挂在本地Windows系统下通过SMB共享使用网络读写数据才是安全说法.
当然也可以说TrueNAS系统功能很弱鸡. 如果这样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的话是可以接受的.
经过试用后, 大概形成一个想法. 尽可能不选品牌NAS, 自己攒NAS主机装TrueNAS. 多谷狗多做功课. 做好功课心里有底才会省心安心吧.
旧电脑重新利用外挂个六盘位(RAIDZ2)或八盘位(RAIDZ3)的硬盘盒(不能有带有阵列的, 必须是纯粹的硬盘盒)使用也行. 只是没那么规整.
买个Mini PC外挂个六盘位或八盘位的硬盘盒也行. 除了没万兆网卡外, 其它配置要比品牌NAS好些. CPU和GPU都上一个等级, 还可以是32GB内存. 这是第三备用方案.
买个六盘位或八盘位的NAS机箱加ITX主板也行. 想要万兆卡可用ATX主板另配CPU内存. 这个可以按心头好慢慢配置装机了那是最好的方案. 不差钱就更好了.
买个不带系统成品NAS主机. 配置也高, 目前看有的是四盘位(没发现有六或八盘位的), 但目前好像也没万兆网卡, 多数是双2.5G网口. 这是第二备用方案.
或者是买个品牌NAS主机安装TrueNAS. 这是相对学浪费的做法. 但是会有万兆网卡的选项. 而且大体是专门设计的NAS了.
或者是买个微形服务器主机安装TrueNAS. 这是成本最高的做法. 想想就好.
使用TrueNAS最少是要8GB内存是真的. TrueNAS系统是直接挂载到在内存里运行的(现系统目前占用1.6GB).
在备份/倒文件时, 内存作为缓存不断地变化. 如果16GB的话就稳定些.
如果是24GB内存的话, 内存作为缓存基本就不变化了. 倒腾文件时硬盘也顺畅地一波一波写入. 硬盘也不会品牌NAS那样唏哩哗啦炒个不停.
如果是32GB内存的话, 可以应付几年的系统升级了. 哦有见过装了96GB内存的在演示教程.
最新TrueNAS社区版(ver25.04.2.4)已经有中文界面了, 可能有些翻译不太准确.
发现设置了硬盘的休眠时间后似乎不起作用(默认设置是Always On), 或许是保证系统的响应速度吧. 不知道了. 不用生成缩略图就会大多数时间都是很安静的.
如果需要优化硬盘(SCRUB)的话, 硬盘还会是比较吵的. 可以暂时关闭任务. 需要时可以作长周期或不定期再打开任务也是可以的.
如果能看到这里, 阁下对TrueNAS应该是有点兴趣吧. TrueNAS的使用教程: 司波图, 有个入门教程可以看看作简单介绍.
|
|